阿里云服务器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技
科技 云南在线 2023-11-16 503浏览

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30年)发布

综合新华社电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威胁。近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个部门制定了《健康中国行动—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30年)》和《健康中国行动—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30年)》。

具备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置肿瘤科

《健康中国行动—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30年)》(下称“方案”)提出,到2030年,我国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,危险因素综合防控、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,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,癌症发病率、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,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.6%,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。

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癌症患病风险的重要一环。方案从开展全民健康促进、减少致癌相关感染、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、推进职业性肿瘤防治工作等方面进行部署。其中提出,到2030年,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%以上。

方案提出,进一步加强癌症防治机构能力建设,完善国家—省—地市—县四级癌症防治网络。推进以肿瘤专科为重点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与建设。具备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置肿瘤科,能够开展癌症筛查和常见多发癌种的一般性诊疗。

方案还提出,进一步提升肿瘤登记报告规范化、制度化程度。到2030年,肿瘤登记工作所有县区全覆盖,建立不少于1145个国家级肿瘤登记处。试点开展高精度肿瘤登记工作,加强原位癌、病理分型、临床分期等信息采集。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持续提高,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达到70%,乳腺癌人群筛查覆盖率逐步提高。

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将覆盖35岁以上人群

《健康中国行动—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30年)》(下称“实施方案”)提出,到2030年,建立覆盖全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;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改善,人民群众心脑血管相关健康素养显著提升,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取得较大突破。

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关键。根据实施方案,将开展覆盖35岁以上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,倡导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,每6个月进行血脂、血糖检测。

基层医疗机构是提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服务的重要力量。根据实施方案,将加大基层医疗机构血压、血糖、血脂“三高共管”力度。到2030年,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均达到70%,治疗率、控制率在2018年基础上持续提高,35岁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达到35%。

【数读】

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,高血压现患病人数约为2.45亿,全国每5例疾病死亡中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。

——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》

到2030年,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达到65%,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%,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.7/10万以下。

到2030年,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均达到70%,治疗率、控制率在2018年基础上持续提高,35岁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达到35%。

——《健康中国行动—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30年)》

到2030年,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.6%,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。

——《健康中国行动—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30年)》

癌症疾病肿瘤高血压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

“掌”握科技鲜闻 (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)

相关新闻
云南在线

云南在线10000+篇文章

站点 微博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云南在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
返回列表

拓展阅读
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3 by 云南在线 yn.tjxsju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