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游泳 状态成谜
巴黎泳池风波不断,中国泳军状态成谜。
巴黎奥运会游泳结束第四比赛日,中国游泳队的表现令人倍感遗憾,期盼中的金牌仍然没有入账。
游泳赛程近半,张雨霏“执念”的100蝶没能夺金,有希望的“争金点”唐钱婷100蛙、徐嘉余100仰获得银牌。
最受关注的蛙王覃海洋最让人遗憾,100蛙仅获第七,200蛙甚至没进决赛……至此,整体舆论倾向显然是对中国泳军有些失望的。
泳池深浅是问题吗
自从巴黎奥运开赛以来,关于游泳池的议论就没停过。
首先是泳池深浅的议论。
巴黎奥运泳池深度为2.3米,属于浅池,而从2008北京开始,奥运泳池深度都是3米,上次使用浅池还是1980莫斯科奥运会的2.2米。
那么,泳池浅,会不会影响选手的发挥和成绩?
有一种理论称,泳池浅会造成回弹的浪花阻力变大,妨碍选手的速度。
对此,游泳界其实说法不一。
游泳名将孙杨在某节目中说:“泳池的深浅,我觉得它必然是有一定影响的,不可能完全没有影响,从物理学分析,会产生水的回流,1米9、2米的大个子,在短距离100米、200米全速冲刺时,快速进去又出来,池子里全是自己的浪。”
另一名将宁泽涛则持不同观点:“今年国内选拔赛的泳池是2米深,比巴黎还浅,而且平时训练一般都是2米池,深浅影响不大。”
日本女选手青木玲续树说,池子浅,入水时需要注意调整角度。
中国奥运选手叶诗文则表示,对她个人来说,池子浅更容易寻找参照物,有利于比赛发挥。
覃海洋在200蛙无缘决赛后也被问到泳池问题,他说:“我觉得没有关系,这问题我说过了,上次比赛池子和这差不多,还是状态没调整过来,不是泳池问题。”
综合种种说法,泳池深浅,在理论上也许有差别,但实际上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,更何况,如宁泽涛所说:“所有运动员都在一个池子里,这一点是公平的。”
相比被热炒的奥运泳池深浅,对选手们影响更大的,其实是水温。
张雨霏在采访时就提到:“可能跟场馆温度有关,我很怕冷,特别是身上保暖之后一冷一热,肌肉一收缩就僵住了。”
水温的变化会影响运动员的肌肉弹性和血液循环,从而影响游泳的速度与耐力。
一般游泳比赛前,你会看到运动员都裹着厚厚的大衣,就是为了给热身活动后的身体保温。
按照规定,奥运泳池水温应在25到28摄氏度,但来到巴黎后,不少运动员反应“水温比较低”。
覃海洋的启蒙教练赵菲表示:“我看有些报道说水温和场馆温度过低,那倒是一定程度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,因为运动员在岸上做完准备活动,体温上来了之后才有一个很好的竞技状态,但是如果水温过低,他跳起下去,肌肉一收缩,对成绩影响会比较大。”
不过,水温就像池子深度一样,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公平的条件,适应程度因人而异,关键就看个人调整。
巴黎奥运游泳整体成绩并不差
舆论热炒泳池浅、水温低等话题,给公众留下了巴黎奥运泳池不利于选手发挥的印象,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。
对比巴黎奥运至今游泳项目的夺金成绩,你会发现,巴黎的成绩和东京基本持平,各项目有升有降,并不存在因为巴黎泳池原因而成绩普遍变差的情况。
男子800米自由泳:东京7分41秒87、巴黎7分38秒19(升、破奥运纪录)
女子100米仰泳:东京57秒47、巴黎57秒33(升、破奥运纪录)
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:东京6分58秒58、巴黎6分59秒43(降)
男子200米自由泳:东京1分44秒22、巴黎1分44秒72(降)
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:东京4分32秒08、巴黎4分27秒71(升)
女子200米自由泳:东京1分53秒50、巴黎1分53秒27(升)
女子100米蛙泳:东京1分04秒95、巴黎1分05秒28(降)
男子100米仰泳:东京51秒98、巴黎52秒00(降)
男子400米自由泳:东京3分43秒36、巴黎3分41秒78(升)
女子400米自由泳:东京3分56秒69、巴黎3分57秒49(降)
男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:东京3分08秒97、巴黎3分09秒28(降)
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:东京3分29秒69、巴黎3分28秒92(升)
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:东京4分09秒42、巴黎4分02秒95(升、破奥运纪录)
女子100米蝶泳:东京55秒59、巴黎55秒59(平)
男子100米蛙泳:东京57秒37、巴黎59秒03(降)
在游泳第四比赛日结束后,15个项目对比东京奥运夺冠成绩,恰好是7升7降1平,可谓不相上下。
所以我们只能说,中国游泳队的开局成绩和人们的预期有差距,而不是各国游泳选手在巴黎全面拉胯。
期望越高越紧张
中国队的情况,除了选手个人状态外,确实存在一个普遍性原因:心理压力的问题。
首先是期望高。
奥运会前普遍的舆论调子是,这届中国泳军人才井喷,在巴黎有可能打出超越东京的爆款成绩,金牌目标坐3望5……
这种乐观来自去年福冈世锦赛中国泳军的大爆发,当时中国拿下5金,而美国才拿到4金,但短短一年,情况其实已有微妙变化。
覃海洋在年初经历反复膝伤后,身体和心理都需要重建,但在大众预期中,他还是那个游出世界纪录的蛙王。
200蛙无缘决赛后,覃海洋坦言,高期待让心理出了问题:
“精神消耗有点大,自己给自己压力太大了,太紧绷了,自己也觉得在这两个项目有夺金的机会,但是机会越大压力越多……”
张雨霏也说:“这次奥运会的压力,远比自己想象得更大。”
“100米蝶(夺金)是我的执念,每一次比赛都在缠绕着我,尤其是到奥运会的时候情绪更强烈……”
在开局夺金的期待落空后,中国队的无形压力越来越大,甚至成为一种叠加,徐嘉余说:“夺金任务落在每一天、每一个项目,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。”
而随着有希望的夺金点接连失利,队内这种焦虑和压力也会叠加放大,甚至可能成为一种负循环:前面没拿到,后面就更容易紧张。
兴奋剂话题的无形压力
另一种无形压力,来自场外因素。
兴奋剂检测这个话题的热炒,实际上对中国队是有很大不利影响的。
这种影响,主要在心理层面。
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荒唐的炒作。比如网上曾有“覃海洋张雨霏一天7次尿检”的话题热议,这显然脱离常识。
前两天,前跳水冠军高敏在社媒发声:“我个人认为一天七次的兴奋剂检测成功干扰了我们中国游泳队”。
而艺人向佐也聊到这个话题说:“我一天都尿不了七次”。
就这样,网络平台上甚至有了#覃海洋张雨霏一天7次尿检#这样的话题。慢慢的,给人印象为中国主力运动员一个人一天要参加7次尿检。
对此,代表浙江游泳队参加过2021全运会的吴俊杰说:
“一天七次尿检说实话有点带偏舆论了,按照正常运动员来说,比赛赛(时)基本都会尿检,一天1次到2次(上午预赛、晚上决赛的两次是基本都差不多的)。一天7次尿检,这真是专家能说得出来的吗?”
中国游泳队接受兴奋剂检测的次数,其实是有案可查的,没有一个人一天7次那么夸张,但频次确实高于其他国家选手。
根据世界泳联官网公布的数字,2024年1月1日直至奥运开幕前这7个月里,参加巴黎奥运的31名中国游泳选手,平均每人接受了世界泳联13次检测,算上其他反兴奋剂组织的话,这个数字是人均21次,远高于其他国家(美国人均6次、澳大利亚人均4次)。
张雨霏前几天回答过兴奋剂这个话题:
“来巴黎前两个月,我们每个人大概(被)检查了20到30次,平均每个人一周要检查3到4次……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中国游泳队。”
值得一提的一个细节是,向张雨霏提问的外国记者,在问完这个问题后,私下向协助翻译的志愿者确认:“她是张(雨霏)吗?”
也就是说,该记者并不熟悉中国游泳选手,连谁是谁都认不清,但就凭着对面是“中国选手”,就抛出了兴奋剂问题,几乎形成了一种大脑应激反应。
这种应激式的反应,在巴黎赛场内外广泛存在。
覃海洋在被现场主播介绍名字和国籍时,泳池看台上响起了不友好的嘘声。
在翻阅英国媒体对中国游泳队参加奥运会的报道时,你常能看到的字眼是“tainted”(有污点的)。
必须说,围绕在运动队和选手身边,这样的“有色眼镜”,以及兴奋剂话题的热炒,难免会让中国选手产生心理上的无形压力。
张雨霏说:“我非常担心外国选手戴着有色眼镜看我,不愿意与我比赛,不愿意观看我的比赛,我觉得很委屈。”
另一方面,内心那种用成绩“自证清白”、不给西方媒体落下“查得严了你就游不好了”这类口实的心理,也会带来压力。
可以说,从来到巴黎,到投入比赛,中国泳军一直处在这样一种不正常的压力状态下。
依然有希望
4个比赛日过去了,中国游泳仍在期待第一块金牌。
有人说,中国泳军就这样在巴黎折戟沉沙了吗?此话为时过早。
上届东京奥运会,中国3枚游泳金牌来自女子200蝶(张雨霏)、女子4×200米自由泳接力(张雨霏、杨浚瑄、李冰洁和汤慕涵)、男子200米混合泳(汪顺),这些项目将在巴黎后续比赛日陆续展开。
不过,后两个项目中,本届对手实力不俗,中国队竞争难度变大。
潘展乐的男子50米/100米自由泳,是被人期待的冲金点,从100自预赛留力差点被淘汰,到半决赛游出第一成绩,“潘队”正在调试个人的最佳节奏。另外,唐钱婷的女子200蛙,也有冲击的实力。
对于中国泳军来说,前半程的遗憾与失望已成过去,眼下最关键的问题是打破由此累积的心理压力与紧张感,在巴黎先抑后扬,后半程打出高水平,并非不可能。
(李普利)
相关新闻相关微博加载中
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国足出线形势一片光明!若对韩国拿分+双杀新加坡 望提前2轮晋级
2023-11-17 02:04 - 太阳险胜爵士:杜兰特38+9+9中制胜三分 布克24+15联手狂刷纪录
2023-11-19 02:02 - 大冷门❗尼日利亚连平莱索托&津巴布韦,对手FIFA排名仅153、125
2023-11-20 02:02 - 前大连人球员朱晓刚:要拿出男人的担当
2023-11-04 02:12 - 萨维奇:阿森纳只有两名边锋,我会选择引进三苫薰
2023-11-28 02:03 - 球迷狂刷“还得方超巨”!两次绝平拯救莱登 媒体人:超级英雄
2023-12-05 02:03
推荐阅读